导读:路旁的橡树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一教材简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目标
⒈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⒊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⒉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⒉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⒊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
⒈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⒉理解词语。
延伸 挺拔 沉重 责备 高尚 沉默不语
⒊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自读思考
⒈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⒉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简述: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概括: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遇到一棵挺立的橡树,他们和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⒊理清层次
第一段(1):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段 (2~7):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段(8、9):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作业布置
摘录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指导阅读
⒈自读课文,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⑴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⑵通过理解重点语句交流感悟
①“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③“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一个“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那么,工程师是为什么叹气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④“‘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工程师的话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
⑤“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工程师的行动给了工人们一个最好的答复,也使整个事件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表明了工程师在解决问题之后的一种轻松心态。)
⑥“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
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高尚的心”则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的、也是最好的评价。)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三、练读质疑
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朗读指导见教师用书) ……此处隐藏3742个字……的 (找出有关词语读一读)
师引导:工程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齐读第8自然段)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工程师和工人们说吗
学生自由畅言。
拓展延伸
有一天,你坐车来到了这儿,你看到了那棵橡树依然那么高大,那么美丽。这时,你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学生自由畅谈。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我们学习这骗课文的方法。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八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的那种可贵的品质和高尚的心。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用斧头建立起来的幸福的生活,又用斧头毁灭了美好的家园。但是在现在这个故事中的人们却与他们的做法截然相反,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片)
橡树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全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平坦”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课件出示句子)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要保证公路笔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分角色朗读五、六、七自然段。
(1)“责备”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责怪)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3)你认为这句话矛盾吗?
(听起来很矛盾,要想把路修得笔直必须要砍掉橡树;要想保住橡树,必需得改变计划。两个“不可以”虽然很矛盾,但是却体现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为保护橡树的那种矛盾的心理。)
4、学习八、九自然段。(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小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
1、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你会如何去做?如果看到保护环境的行为你又会如何去说呢?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九【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要乱砍树木,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宝宝。(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
1、带着生字宝宝读课文。指名读。(检查朗读)
2、看图,你觉得公路是怎样的?橡树是怎样的?谁能读出它们的特点?
3、从二句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没有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5、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6、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7、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8、是啊!如此珍爱树木,怎能不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四、赏读课文
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根据学校情况,为学校的绿化、美化提一提建议。
【板书设计】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路旁的橡树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