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通用多篇】

时间:2025-07-05 07:12:15
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通用多篇】(全文共17553字)

【说明】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南明抗清(1644- 篇一

在台湾抗清的延平郡王郑成功南京是明朝的留都,在南京明朝设有形式上的基本的政府机关。1644年五月初三日,崇祯皇帝的堂兄弟朱由菘被推为监国。十二天后,朱由菘即皇帝位,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弘光政府内斗不断,内部由阉党余孽专权,弘光帝也不理政事沉湎在酒色。清军一路南下,兵围史可法所据的扬州城。史可法死守七日七夜,城破被杀。清军随后在扬州进行整十日的大屠杀,号为扬州十日。不久之后,清军渡江,攻破南京,又在南京郊外进行大屠杀。弘光皇帝押解到北京后被杀。清军占南京后,又接连攻克苏州、杭州、松江、常州等江南大部,下令剃发。引发了汉族群众的强烈反抗。先后发生了“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等抗清事件。但都被清军绞杀。福王政府覆灭后,鲁王朱以海即位监国于绍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但是这两个政权间却屡有摩擦。

顺治三年二月,清军开始征福建与浙江。六月,鲁王兵败,漂泊海上。八月,唐王被俘后绝食而死,十一月,郑芝龙降清,唐王政府亡。之后,桂王朱由榔称帝于广东肇庆,改元永历。桂王政权与已经被击溃的张献忠李自成残部联合抗清,一度收复湖南全境。但顺治六年后,清军大兵压境,湖南再度沦陷。顺治七年,清军攻克广州与桂林。永历帝被迫退守南宁。顺治八年,孙可望迎永历帝入贵州安隆所,并进攻四川,一度收复了四川大部。李定国也进攻广西,攻克桂林,直捣长沙,还进军广东收复了两广失地。但是,李定国孙可望两名将领内部不和。顺治十四年,孙可望勾结清兵大规模进攻云南。顺治十六年,清军三路入滇,永历帝逃往缅甸。顺治十八年,吴三桂逼迫缅甸政府交出永历帝。康熙元年,永历帝在昆明被处死,同年,李定国病死于猛腊。

永历政府灭亡后,郑成功则坚持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抗清活动。一度攻克过漳泉二府。永历九年清军重兵南下,郑成功退守厦门金门两地。永历十一年,郑成功被封为延平郡王。同时,郑成功带领水军向舟山群岛进发。永历十三年,郑成功进入长江,攻占下瓜洲、镇江、江浦等地,进逼南京。结果被清军击败,不得不回到闽南大本营。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派儿子郑经留守金厦,自己攻打台湾。永历十六年,郑成功逝世。郑经从厦门来到台湾接手经营,并仍旧沿用永历年号。1663年,郑经放弃金厦两岛。1681年,康熙帝平三藩后开始着手占领台湾。此时,郑氏政权内部爆发内讧。1683年,康熙帝以施琅为水师提督进攻台湾。结果郑克塽剃发投降,明祚告终。

疆域和政区

明朝疆域

明朝疆域在嘉靖以前大体上是“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縻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明史·地理志》)

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这些都是明朝的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线。15世纪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加上边塞军队被燕王抽调参与靖难之战。因此边境略有南移。在永乐期间,明成祖多次北伐,边境形势一度改观。但在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蒙古的再次强大,明边再次南迁。并修建长城(当时名为边墙)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明朝中后期的北边,同时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朱元璋设置辽东都司以经营东北。并多次进军黑龙江流域,招抚女真部落,明朝势力一度达到黑龙江口与库页岛。1409年设置奴儿干都司,下辖130多个卫所,1434年废弃之。正统年间后,蒙古兀良哈与建州女真部南迁,不断侵犯辽东都司。1469年(成化五年),明政府修建辽东边墙。16世纪末开始,建州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开始崛起,统一女真部,明朝设置的卫所遂渐消亡。1616年奴尔哈赤称帝,建国后金。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军队破辽东边墙,占领辽东都司大部土地。

洪武时期,明朝西北疆界达到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并设置一系列卫所。15世纪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日益强大。1472年,哈密卫城一度被吐鲁番攻破,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朝退守嘉峪关。

1381年明朝才将西南地区完全划入疆域。并设置一系列土司、宣尉司管辖之,边界达到缅甸中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一线。但后期这些地区多被周遍国家所并。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限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安南布政使司,下设十五府、卅六州、两百余县。后因当地人民反抗激烈,明朝政府于1427年放弃,安南恢复黎氏王朝。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走荷兰人,开始统治台湾。1553年葡萄牙获得在澳门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但明政府对葡萄牙人进行行政管理,依然拥有澳门的主权。

明朝行政区划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明代一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此外,还有统辖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的奴儿干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区设置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实际控制为当地宗教首领八大法王分辖各政教中心的寺院,还有各诸侯家属封地),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以上均属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如正统年间和山西河南巡抚。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驻遵化)、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正定) ……此处隐藏13970个字……然都取得了胜利,但损兵折将极大。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反明,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女真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明末三大案

“明末三大案”指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梃击案』

梃击案发生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位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闯入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并打伤守门宦官李鉴,后被捕。后经审问,显示郑贵妃与此案有关。由于当时审案人员都是浙江籍人士,而当时的浙党领袖方从哲与郑贵妃关系良好,因此颇受人质疑。结果当时的陕西籍刑部主事秘密审讯了张差,结果招出郑贵妃与此确有关系。郑贵妃见东窗事发,哀求皇太子。皇太子也请求皇帝快速了结,加之神宗宠信郑贵妃,除了张差被处决外,此案不了了之,一些主张继续追查的官员事后都受了轻重不等的处分。

『红丸案 』

光宗在还是太子之时,就宠爱两名李氏选侍,分别为“东李”和“西李”。其中西李最为得宠。郑贵妃与西李暗中交结,郑贵妃向光宗提请西李为皇后,西李提请郑贵妃为皇太后,后因大臣反对而作罢。光宗因过度纵欲,即位五天后就得了腹泻之疾。光宗服用了一位与郑贵妃关系密切的太监崔文升所进的药物,结果病情加剧。西李以侍奉为由入住光宗寝殿。八月廿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献上一颗红丸,光宗服后获得暂时的舒适。黄昏后再食一颗,到半夜去世。此即为红丸案。结果,朝中谣言遍起。李可灼被罚回乡养病。更有大量弹劾奏章要求罢免方从哲。天启二年四月,朝中又发生了对于红丸案的争论。最后方从哲仍然没有判罪,而崔文升被贬放南京。

『移宫案』

光宗去世后,西李据守乾清宫,与心腹太监魏忠贤要挟皇太子。李氏还要求官员要先将奏章给她看,再给朱由校看,导致强烈反弹。群臣也因此联合要求西李移宫。在群臣催促下,西李不得不移出乾清宫。结果四年后,熹宗又封西李为康妃,次年更颁布《三朝要典》,颠倒三大案的黑白。

阉党专权

熹宗在位期间,政治更加腐败黑暗。熹宗由于幼年丧母,对乳母客氏有特殊感情,客氏也不知自己,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魏忠贤因为在一次赌博中输钱而自宫,改名为李进忠,入宫为宦官。后皇帝赐他恢复原姓,并恢复旧名忠贤。魏忠贤善于逢迎拍马,加上与客氏互相勾结,一路快速升迁,还成为秉笔太监。

熹宗即位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结果导致东林党与其它党斗争不断,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借此机会干预政治,将反对东林党的势力集结,号为阉党。天启四年后,阉党控制了内阁。自此之后魏忠贤更加张狂,其爪牙遍布中央与地方。在其权势最盛时,其养子竟能代替皇帝祭太庙。全国遍布他的生祠,并号为九千岁。更有国子监生提出魏忠贤配孔子,魏忠贤父配启圣公。魏忠贤并大肆打击东林党,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由于阉党水准低下,政理不修。国家内部饥荒频传,民变不断,外患持续,明朝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境地。

明朝灭亡

天启六年,熹宗在西苑游玩时不慎落水,一年后死去。接替熹宗的是信王朱由检,是为思宗,年号崇祯。他即位后,锐意改革朝政。他首先下令停建生祠,又逼客氏移居宫外。时机成熟后,思宗下令魏忠贤去凤阳守陵。魏忠贤在前去过程中得知被思宗已派锦衣卫来逮捕他,便与党羽李朝钦一起自缢。思宗将其首级悬于河间老家。同时将客氏押到浣衣局处死。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阉党专权虽然结束,但其后朝中又党争不断,崇祯帝对朝政又开始失望。并加强集权,控制百官,信用宦官。

思宗在位期间,首先要面临女真的外患。本来在袁崇焕的经略之下,辽东的形势已经有所改观。但是,后金在辽东战场失利的情况下,改采越过长城,直接偷袭北京的方法攻明。幸在袁崇焕的保卫下北京得以平安。但是到崇祯三年,思宗误中后金反间计,诛杀袁崇焕,自坏长城,从此在与后金的作战中只能被动挨打。1640年清军攻打锦州,思宗派洪承畴带八路总兵率十三万大军出关援锦州,在松山大战清军,是为“松锦大战”。结果明军大败,洪承畴投降。关外辽东地区至此基本全数沦陷。

另一方面,由于旱蝗连年加上官府剥削,大量川陕地区流民、饥民爆发民变。这些农民采取游击及分头进攻之战术,严重拖累明朝兵力。1636年,原先的农民军领袖高迎祥战死,李自成便接替高迎祥成为新闯王。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农民军也得到了大批粮饷。1643年十月年李自成攻破潼关,十一月占领西安。此外,另一支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主要在南方发展,先是控制了湖广地区,之后又改进攻四川,是为大西政权。但是,两支农民军没有合作,而是竞争的关系。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宣布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崇祯十七年三月,农民军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十七日已兵临北京城下。十八日,农民军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帝在北京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李自成攻克北京后,没有及时对在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采取招抚措施,结果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四月廿一日,李自成亲率部队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大战,但由于清军参战,李自成大败。四月廿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即皇帝位,深夜便焚烧宫殿与九门城楼,向西撤退。农民军仅在北京驻扎四十一日。之后,农民军接连内讧,战斗力大损,与清军交战时也连连失败。五月初二,清摄政王多尔衮进京。为安抚汉人笼络民心,多尔衮下令礼葬崇祯,臣民服丧三日。八日,顺治进北京。北京开始成为清朝的都城。

明朝的建立 篇九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灾害频繁。国库也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顺帝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苛扣口粮,非常愤怒。于是,“治河”和“变钞”就成为民变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至正十一年(1351年)5月,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不久,贫苦农民出身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为妻。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此时的朱元璋“地狭粮少”“孤军独守”,远不及其他起义军势力,处境十分艰难。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经过几年努力,朱元璋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1360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3年,陈友谅势力被完全消灭,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今苏州),张士诚自尽。之后朱元璋又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之后趁蒙元内斗之际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大都(今北京),元朝撤出中原。之后朱元璋继续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和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沙漠,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通用多篇】范文。

《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通用多篇】(全文共1755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