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新版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

时间:2025-03-28 07:12:31
新版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全文共15944字)

[引言]新版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每个自闭症孩子的情况都不同,需要训练的内容也会有所侧重,所以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是必要的。然而,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教育内容很多,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分阶段进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1

我在让孩子走进社会,融合教育是必须的!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关于融合教育的优势,以及对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性。然而,不得不承认,融合教育在当下,是很难实施的。

这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原因,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1、来自校方

众所周知,我们讲“融合教育”,所在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学校等。但是,能够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场所,少之又少。只有观念特别包容的学校,才会接受“特殊”的孩子,但这样的学校十分稀缺。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里面的普通老师居多,专业单一,对特殊教育经验甚少,也许无法成功面对孤独症儿童。而特殊教育教师一来稀缺,学校中不一定配备,二来特教老师虽然有着专业的干预技巧,但相对的面对正常孩子的发展规律也许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他们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于有着特殊教育的场所,通常成本较高。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是融合场所难以开设的原因之一。

2、来自专业普及和认知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幼儿园或学校接受了孤独症儿童,但,要清楚的是,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依旧是两个群体。而融合,并不只是单纯地、物理的将两个群体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那么简单。

对于正常孩子的教育,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如何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上、教育方法上融合,从而不会让两个群体产生互相制约(不让正常孩子教育速度放缓,也不让孤独症儿童干预受限),这其实颇有难度。我所知道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采用的是“蒙氏教育”,里面的内容相对有融合的特质。

3、来自教师

普通幼教和教师,处于对工作的责任感,通常是不会完全接纳孤独症儿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耽误孩子的干预最佳时间。

而特教老师,特别是成熟的、收过职业培训的特教,他们通常对融合抱有异议。我所认识的特教老师通常不推荐融合教育,他们认为密集的干预训练才能有一定成就,在基于一定这一基础再送入幼儿园进行融合才是。

对于这一点,我认同一半。特教老师的想法是让孩子有了完备的技能后再去融合,而我认为孩子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即可进行融合,在融合中继续增长,并在课后继续干预训练。

目前,国内融合幼儿园和融合学校十分少,在融合领域中也没有形成一套专业并可复制的教学体系。普通教师很难接触到融合的专业培训,而特教老师则难以进入幼儿园或学校。

4、来自同学和家长

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的看法,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十分不统一,不理解者居多。孩子们天生善良,也许对于接纳孤独症儿童没有太多想法,最多只是感觉这个孩子很奇怪,或是小小的欺负她一下。但是,对于大量的正常孩子的家长,则并不看好融合教育。

正常孩子的家长不会对孤独症有深入了解,凭借他们在网上看到的片面知识,他们会本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认为有孤独症儿童加入自己孩子的群体,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安全隐患,并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倘若孤独症儿童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不可控行为,例如伤人,那么我想如果面对正常儿童,大家的态度应该是包容和理解的,但面对孤独症儿童,则是严厉的。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全体家长一直要求孤独症儿童退学或转班。这也是现实。

5、来自自身

我们讲融合教育,家长应该付出更多。然而,很多家长则是把孩子直接就放进幼儿园,不管不顾。融合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并非是单纯的“托管”。

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发现融合教育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而加以迅速干预,那么,融合教育是失败的。

也不乏家长虽然与校方沟通良好,但缺乏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别人带着有色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但是,当出现一定问题,其他家长察觉出来并频频反应的时候,我们不禁需要考虑:是否提前沟通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可见,融合教育能够有效地,成系统的进行下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我们需要国家对社会进行孤独症的知识普及,需要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支持与资助,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需要社会人士的宽容、理解和帮助。

我期待会有这么一天,孤独症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快乐的上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顺利的接受义务教育,长大成人!

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2

首先需澄清自闭症不是由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他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极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目前归纳出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包括下列几项:

(一) 遗传的因素:20%的自闭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染色体脆弱症。

(二) 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三) 新陈代谢疾病: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四) 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其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

(五) 当然还有其他关于原因方面的探讨,但无一确切原因。

在美国精神医学会诊断手册(DSM-Ⅳ)上,对自闭症的诊断有三大标准:

一、有社会互动上的缺陷:自闭症并不是全然没有社会互动行为,而是有互动上的缺陷。譬如,他们比较 不会做主动互动、不会正确的响应,也常会将别人的行为解读错误。

二、有沟通上的问题且特别是沟通质量的问题:有些自闭症患者是有语言的,只是他们的语言问题是在沟通质量的缺陷,例如亚森伯格症候群的孩子常有过度仿说的现象,就是属于质的缺陷。

三、他们的某些行为或对某些有兴趣的东西会过度偏好固着,例如,喜欢看线条、对于特殊奇怪的声音着迷。有些自闭症家长就发现,他的小孩都只看同一卷录像带、特别喜欢抖动绳子、转圈圈或重复化线条等,这就是过渡偏好固着的现象。

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3

从有机会接触到自闭症的孩子以来已近两年,虽然特殊教育并非我的专业,但探计自闭症孩子的心灵与关心残障同胞却成为我的兴趣。阅读过一些国内外有关自闭症的书籍、资料及研究报告后,给我的启示是:没有任何自闭症的人是不能训练的,不管是中度、重度的 ……此处隐藏11306个字……,要帮助他们树立应有的自信心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多给这样的孩子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即使他们做的不好也不要随便责备,应说:“有进步了。”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未发展起来,缺乏自我评判力,他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尤其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很重要,所以说让儿童产生“我行,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样感觉是很重要的。

其次,在督促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不合群,老师组织活动能免则免,从不要求参加,所以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这此幼儿,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多扮演主要角色,多鼓励他们表现自己,引导他们大胆参加,做得不好也不要紧,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帮助内向孩子克服胆怯的最有效的途径。

再次,还要多教育别的孩子主动接触他们,多与他们玩。性格内向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不合群,所以老师要经常教育别的孩子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一起游戏玩耍,不歧视他们。

孩子们在一起时,他们的天性最容易表现出来,性格再内向的孩子,如果有一群小朋友整天在一起和他玩,只要智力正常,他也会活泼起来的。有时孩子们之间的勾通和交流比大人的苦口婆心要好的多。

第四,对性格内向型的孩子说话要特别小心,不能乱批评,更不能加于讽刺,因为内向型的孩子和大人一样,特别能“记仇”,平时他不爱说话,但别人说的话记得特别清楚,也特别久。

第五,要持之以恒,培养幼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性格内向的孩子虽然不象活泼孩子那么讨人喜欢,甚至令人讨厌,因为老师说什么他们都不应,声音大点就哭,真是烦死人了,恨不得给几个“耳光”,可我们毕竟不能这样做,这时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没有足够的耐心是行不通的,只有耐心地开导和鼓励,才能让这些孩子听你的,从而愿意和你说话,这才是你的胜利,作为幼儿教师,要相信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孩子。

幼儿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绽放天真烂漫的笑容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工作者的职责,相信我们都能做到!

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10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转介是特教工作者在实行融合教育以来不断探讨和实践的课题,并在实践中力求达到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目的。自闭症幼儿是特殊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转介成为特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北京市率先在18个普通幼儿园建立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示范基地,为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帮助自闭症幼儿从早期疗育中心(以下简称早疗中心)转入幼儿园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结合在早期疗育机构观察到的几例自闭症幼儿转园的经历,研究者分析和总结目前普通幼儿园中自闭症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1、普通幼儿园对接纳自闭症儿童的认识和专业准备不足1.1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不足普通幼儿园的老师常常会认为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是脾气古怪、不合群或发育迟缓。

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甚至会在家长咨询时直截了当地拒绝:“您的孩子不适合上这个幼儿园”。老师的话导致部分家长为了让自闭症的孩子能够顺利入园而隐瞒孩子的真实情况。有的幼儿园老师虽然听说过自闭症,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或者幼儿园领导不够重视,所以面对自闭症儿童出现的种种状况也没有适当的处理策略,也不知该如何在组织活动时体现对自闭症儿童的个别化、正常化等教育原则,更有老师常常抱怨:“为什么这个孩子在我的班上,为什么我这么倒霉?”等等。

1.2

专业知识技能准备不足有一名上幼儿园的自闭症小男孩出现了掀小女孩裙子的行为,孩子的妈妈紧张的不得了。虽然早疗中心的老师帮忙想了很多办法,但最后家长还是决定暂时不去幼儿园。因为她担心老师不接受,会反感孩子的行为,从而引发更严重的行为问题。由于幼儿园的老师多数未接受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无法接受和理解自闭症幼儿的行为表现,也不了解他们的需要,导致无法解决自闭症幼儿的行为问题,更谈不上设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去普通幼儿园参加半日活动的自闭症幼儿的家长反映,如果幼儿园有活动,几个自闭症的孩子就会离开教室被送到专门的老师那去看护或者送去传达室更有甚者老师会要求自闭症幼儿家长在活动那天不要带孩子来幼儿园。还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没有语言,能力很差,但是照样上了两年幼儿园。他在幼儿园里可以随意走动,到处溜达。”这时幼儿园老师所采取的就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只要自闭症孩子安全不出问题就行。如此“放羊式”的教育必然导致错过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的大好时机。

2、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自闭症幼儿家长对孩子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抱有想当然的期望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不了解正常儿童的成长规律,所以在婴幼儿期孩子身心发展停滞或退缩的折线型发展过程不能及时觉察或引起重视。有的家长认为自闭症是一种病,有办法可以治好。所以通常不能对孩子保持真实而适当的期待,他们认为孩子只是比同龄的正常儿童发展稍慢一些而已,只要努力的弥补不足之处就可以赶上正常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自闭症的孩子进入正常幼儿园自然就会模仿正常儿童的行为,从而提高社交能力,变得不再自闭了。所以家长往往会在自认为准备很充足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去正常幼儿园而不考虑孩子的接受、适应情况等。他们往往只想到“我的孩子也要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幼儿园”,而不去想孩子应该怎样上幼儿园才更有帮助,更有意义。实际上这种情况只能称之为形式上的进入幼儿园了,对自闭症幼儿的身心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作用。

自闭症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不足自闭症幼儿家长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到幼儿园学习生活,害怕由于孩子的特殊表现被拒之门外,尽量隐瞒孩子的真实情况,孩子入园后,幼儿园老师会对这些特殊表现措手不及,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准备的适应环境和过程。在这种心态下,自闭症幼儿家长还可能不敢在教育训练等方面提出建议。幼儿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重视“家园共育”的氛围,而特殊幼儿的教育和训练更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自闭症家长的配合和参与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和发展。在来自幼儿园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自闭症家长才能放松心态,积极参与。

2.3

普通幼儿的家长对自闭症儿童进入班级的态度消极因为普通人对自闭症的了解很少,所以普通幼儿的家长不太容易接纳、理解自闭症幼儿的怪异行为,会有种种担心,担心自闭症幼儿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学习自闭症幼儿不好的行为。通常会想:“这个孩子这么大喊大叫的,我家宝宝会不会向他学呀?”、“横冲直撞的,别撞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交了这么多钱就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不应该和我们的孩子在一起”等等。因此正常儿童的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在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往往持有排斥的态度。

3、建议

3.1

给家长的建议:

(1)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做好前备工作,不要操之过急。如:了解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人文环境、园长及老师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以及接纳程度、幼儿园在个别化教育上的开展程度等等。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版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范文。

《新版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全文共1594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